协力组员

协力组员

2011年7月8日星期五

證嚴上人志工早會開示

有高雄地區培訓委員慈誠請求皈依,上人為眾開示。

「皈依,最重要的就是一念心——心靈貼合『佛心師志』,依照靜思法脈的方向修行。」上人教眾調整心念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「從今開始,修除惡與黑暗,歸向善與光明。遵守慈濟十戒,就能讓心念依於正軌。」

「皈依佛,要讓己心貼合佛心,一層層修除覆蓋在心靈的煩惱,終能顯現佛性;皈依法,每一法中都含藏無量道理,依法消除無明,就能遠離災難;皈依僧,人人有自性三寶,亦能統理大眾,要以感恩、尊重、愛之心對待每一個人,只要依教奉行、做出典範,自然能使人敬愛跟隨。」

學佛就要行菩薩道,上人強調:「學做菩薩,首先要把心靈淨空——達到心寬念純,以『覺有情』關懷天下眾生,開闊心胸普度眾生。」

【靜思小語】多欲為苦,求不可得,唯有自我要求。

九百多位來自十三個國家地區的海外志工,返台參加精進研習營,於花蓮靜思堂圓緣。上人開示,拜現今科技之賜,自己雖不曾離開台灣,卻能行遍天下,就如神足 通;而大家在不同國度,天天能透過大愛電視看到、聽到師父說話,就如天眼通、天耳通;你通我心、我通你心,就如他心通。

匯集點滴善,成就大志業

「你我都有佛心,即大慈悲心;人人本具與佛同等的清淨覺性,故人人可成佛,莫輕視自己。」

人類追求物欲與流行,時常汰舊換新,耗損大地資源;工業廢水、毒泥洩漏,威脅自然生態,也將導致人類生存危機。

上人表示,救世要從救心起。「把物欲的心念縮小再縮小,將造福的心念擴大再擴大。欲調伏心,必定要守戒律;欲回歸本性,一定要以戒律淨化自心。」

慈濟從克難起步,四十多年後的今天普及國際,乃從一念心開始——從一顆良善造福的心,不斷延伸出粒粒種子。一個人無法成就天下善事,上人勉在座新發意菩薩恆持初發心,累積點滴善念,推及家人、鄰居,乃至社區。「粒米成籮、滴水成河——小小的愛心,也能成就大大善業。」

美在行儀相,美在真實語

與志工座談,上人表示,法雖無相,然無不相,才是真實相;世間相則要有合理相。

「人人發自內心真誠做好事,合眾人的真誠與善念,就會展現很美的『相』,也就是整體美。故整體之美,實來自個體人人皆美。」

上人指出,就世間禮貌而言,服裝整齊、身相乾淨也是「法」,故要講究行儀;而慈濟人在行進間排成兩列隊伍,步伐不散落、進出有規律,也是無聲說「法」。

「慈濟的美,也美在『啟動人心的好話』。親身做出來的心得分享,是最真、最實在、最美好的話語。」上人說明,好話不只從佛經或書籍中讀來,將實做的體會與人分享,最令人感動。

「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聽別人形容水的冷熱,不如自己拿起來喝;看別人做得開心,不如自己投入去做。」上人表示,「經者道也,道者路也」,唯有身體力行,才能真切體會。

「學佛要開闊心念,佛法要細膩入心;要愛天下眾生,莫執著於自己。」上人勉眾在各自的居住地更精進,自度且能度人。

【靜思小語】把物欲的心念縮小再縮小,將造福的心念擴大再擴大。

證嚴上人開示於2010106日《農八月二十九》※本文引用自2010.11.25《慈濟月刊》第528期衲履足跡

現在了解慈濟宗門必須深入人群,故把握機會深入社區服務。

「慈濟宗門不離『四法四門四合一』,協力門是進入慈濟的第一道門,讓人人『改頭換面』。」上人開示,從協力門進來,要用心學習慈濟宗門、靜思法脈的「家教」。「每一個人如律如儀,後面的人依循緊跟,浩蕩長的隊伍就能展現莊嚴之美。」

佛性既是本具,又何必要學佛?上人教示,人人皆有佛性,但凡夫總有習性。「雖然本性清淨,但由惡的人帶領,便往錯誤的方向走;遇到好因緣、好人開導,也能猛然覺醒,投入做好事。」

凡夫因一念無明起,萬般煩惱生。上人表示:「被小愛、欲念所框住的情,是迷茫的。佛陀是宇宙大覺者,普愛天下眾生,這分情是覺悟的有情。慈濟人依循佛陀精神,自覺而覺他,是『覺有情』的人間菩薩。」

大愛台「草根菩提」節目,曾報導一位年長環保志工,幼時生長在窮困家庭,扛負重責;後來嫁了惡夫,屢受家暴。走過苦難的人生,如今雖已年邁,仍決定要負起社會、天下責任,投入環保,呵護地球。

上人讚歎老人家很有智慧,過去以生命為家庭打拚,現在則是用慧命,做環保為天下付出;這分「覺有情」,讓生命更有價值、更有意義。

「期待人人發心立願,一肩挑起慈濟的使命、一肩挑起眾生的責任,個人氣質掛胸前;在慈濟宗門裏修除自身習氣,堅持善念,用心且如法地自度度人。」

【靜思小語】人人都有清淨覺性,卻也有習性。近善習好事,則成善人;近惡做壞事,則成惡人。

 證嚴上人開示於2010103日《農八月二十六》

※本文引用自2010.11.25《慈濟月刊》第528期衲履足跡



【證嚴上人128日志工早會開示】

「每年的這個時候,就是成就人間菩薩的時刻,也是慈濟宗門在添丁,二十三個國家地區慈濟人回到法源地。」

為期五日的【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】將於今日圓滿結束,昨日在證嚴上人的親自受證下,共有1048位的委員慈誠誕生。上人提起昨日的受證過程,心中仍充滿感動。

目不暫捨路迢迢  蓮華興衰常念念

「多 少人盼望了好幾年,好不容易回來,昨天現場每一位來到師父的面前,都是紅著眼眶、含著眼淚,那一份激動的真情,我都感受到了!他們愈是感動,我愈是內 疚……看到他們幾千里回來,總是期待可以看到師父,師父能給他們多少時間?有多長的時間讓他可以和我站在一起?我伸手為他受證,但是因為隊伍浩蕩長,短暫 的接觸只給了他們這麼短的時間,我打從內心的愧疚!」

學員們雖然和上人的法身只能短暫的接觸,但上人的智慧與慈濟法門皆已在研習中融入課 程。四大志業的課程分享,即是講師們親身投入後的心得。上人說,「多少菩薩走過來的心路歷程,這都是最真實的,他們也同樣是在講經,所說的不只是『如是我 聞』,所說的都是『如是我做』。每一件事情,都是現代藏經,相信人人都能很有感受。」

上人開示,「所以靜思法脈、慈濟宗門,我們的靜思法 脈就是要將法入心,這份法不只是如是我聞,這份法都是如是我聽、如是我做、如是我感受;不管是聽的、做的、感受的,用內心那一份的清淨無染將心靈過去的貪 瞋癡都一掃而空,人人守志奉道,在法脈中發大心、立大願。所以慈濟的宗門,是為人群服務還要淨化人心!」

現代經藏傳法脈   永續綿延遍地生上人叮嚀,佛陀來世間即是要傳法說教,接引眾生回歸清淨的本性源頭,但眾生繁複的無明遮蓋了本性,因此需要人間菩薩以清淨的法、無私的愛走入人群,先拔除苦難,再傳法入心,而此即是佛陀來人間的目標,也是海外慈濟菩薩們歸來的目的。

何傳法脈?如何開宗門?如何灑播菩提種子就地生根?上人說,在五天的研習課程中,每一位學員齊一心念,用心精進、生活規律,雖然分秒都非常緊密,但精進都 已落實在生活中,所呈現出的即是團體的美,「團體之美,美在個人;個人和團體的整齊那就是美,所以善哉慈濟人,美哉慈濟人,都是因為團隊之美。」

上人叮嚀,「生活中的儀軌、心得要帶回僑居地,在每一個人的國度裡好好的把這樣的生活進出習慣傳給當地,也要把粒粒種子灑播在每一個人的心地裡,以戒為制度、以愛為管理,這樣的團體永遠永遠都是那樣的真善美,真善美的不是形容詞,而是落實在生活中。」

上人開示,「我所期待的是恆心守志願,是將感動化為行動,而且是永恆的,但願粒粒都是種子,無量的菩提都是要從一顆種子開始,但願這一千多顆種子,一生無量、無量從一生,但願粒粒種子都可以發揮良能,遍灑功德林。」

身口意行在靜思   進趣菩提益群生

靜思法脈勤行道,慈濟宗門人間路,種子的力量即是要內修且外行。上人說,靜思是心法讓內心清淨,身口意要行在靜思;慈濟是行動,要以善解包容入群眾,因此靜思、慈濟要平行。

「內修誠正信實,外行慈悲喜捨;靜思是內修,慈濟是外行。」上人叮嚀,人人要多看《無量義經》,經文中言,「扶疏大乘事業,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而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即是無上正等正覺,就是無上的智慧覺悟。

上人感恩二十三國家地區的海外菩薩們,也感恩高雄與宜花東四地的台灣志工,用陪伴家人的心投入工作人員的行列,無論在香積、生活、機動、課務以及真善美的人文紀錄、外語隊的翻譯等等,各功能的加入,讓海外家人們的身心安住在課程中。

日海外學員將離開花蓮陸續返回僑居地,人人也流露出依依不捨之情,「大家要多多回來,親近師父、看看師父……」上人透過視訊向一千多位海外學員們說,「距 離遙遠不要緊,只要心靈親近,我想你們都能在你們的國度裡,宏揚慈濟宗門與傳承靜思法脈,我很相信,對於自己的弟子我很相信!」

【證嚴上人127日志工早會開示】



「時間,在分秒中不斷消失,我們每一天的時間,都要用倒數的,一天二十四小時,從現在開始,從凌晨一點到現在,已經過了七個多鐘頭,還剩下多少鐘頭?的確,時間就是分秒中、日月中過去!」

十方雲集承法脈 四心六度眾平等

證嚴上人在志工早會上,感嘆時間的匆匆流逝。從期待到到來,短短五天四夜的【海外慈濟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】已經進入第四天,上人今日先為今年受證的海外培訓委員慈誠舉行授證。

「二 十三個國家的菩薩們歸來,讓我很感恩也很感動,可是無法天天陪在他們的身邊,無法當場分享他們心靈的分享。不過我也期待,每一位在場的菩薩們,除了聽台灣 四大志業講師的課程、台灣志工菩薩的分享,也期待他們分分秒秒都能把握;法入心,帶回僑居地,用心聆聽每一個國家回來的慈濟人,他們要做慈濟的堅定與發 心。」

二十三個國家地區的種族、文化與貧富雖有不同,但上人期許,人人要在差異中看見慈濟法門的平等心,「貧富不均,可是在慈濟裡一律平等,這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,他所教育的就是不離開『四無量心』、『六波羅蜜』。」

人開示,「『四無量心』人人都應該知道,大慈無量、大悲無量、大喜無量、大捨無量,這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,這是我們學佛的人,人人應該要學習的;那麼方法 就是『六波羅蜜』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。『四無量心』、『六波羅蜜』這叫做『菩薩十心』,這都是我們要學習的,也是要時時用在生活中!」

富足國度用大慈 貧病鄉里行大悲

此次參加研習的二十三個國家中,不少慈濟志工是來自富裕強國,富強國家雖然社會福利資源較為充足,但慈濟人仍是發心立願,引導會眾朝向心靈之富,用法水洗滌心靈煩惱。「富有人家很難度,所以『人有二十難』中,富貴學道難,不過有心就不怕難!」

上人說,在富有的國度裡,要用『大慈』的法,灑播在當地人間,「人間菩薩,人人應該要知道,人世間,天災人禍總是業力來時,無常也會現前;救世要從救心開始,在平安富貴中,就要好好『法入心』。在富貴的地方學道不難,因為知福、惜福還要多造福,這就是慈,大慈無悔。」

富貴國家以『大慈』度眾,貧困國家則以『大悲』善導。在南非,貧者病者多,慈濟志工膚色、語言和生活背景完全不相同,但也在這黑色大地增長慈悲,建立起慈悲道場。

苦裡顯跡菩薩願 貧窮布施並不難

南非投入慈濟行列,且在培訓的祖魯志工已超過五千人,近年來更陸續返台受證。不過,一趟回到心靈故鄉之路,對於祖魯志工而言卻是非常的困難,四個航班的轉 機、二十多小時的航程,再加上高額的交通費用,對於物質條件有限的祖魯志工而言,能夠來到花蓮是非常難得的機會;因此南非志工一抵達花蓮後,隨即參與醫院 志工與許多社區活動。

「苦,哪有他們苦?他們在那裡(南非),要受完整的教育,哪怕中小學都很困難;在這樣的生活貧困中,他們可以安分守己,還可以發揮愛心,這要克服多少的困難,才能走出心靈的難關、克服環境的困境!每次我看到想到他們,我真的是無法形容!」

人說,「這一群菩薩的使命,不知道修了多少世,他們現身苦難,來教育我們迷茫顛倒的眾生,要說苦無法行善,有他們那樣苦嗎?說環境不好有障礙,有他們那樣 不好和障礙嗎?他們一一都可以克服,這不都是現菩薩心在人世間。地藏菩薩不入地獄,哪能度眾生?這都是現大願力的菩薩願來到人間,看了實在是很感動!」

船師有病念蒼生 勇士彎腰度剛強

非志工一生無量、無量從一生,為了愛灑鄉間,在克難的環境中也要傳法,志工們在簡陋的茅草屋裡用簡易的投影設備,勉強遮陽就能說法傳法;雖然影像上的上人 開示,現場的祖魯居民聽不懂、也看不懂,但人人仍安住在烈日下,靜心聆聽,也等著志工的翻譯。上人不捨地說,「看到他們那樣刻苦、那樣求法的精神,我看了 都很心疼,我問我自己我能嗎?我自嘆不如啊!」

貧窮且曾病重的慈布師姊,在法親關懷下,只要身體一好轉,就趕緊參與慈濟活動;對她而言, 只要想到貧苦的孤兒、需要照顧的病人們,師姊忍著痛也要出門。上人讚歎,她是為病者而活,不是為自己而活,她以自己做見證,鼓勵貧困者脫離困境,「這是有 心事不難,所以貧窮病苦為善並不難,只要發心立願就不困難。他們不會埋怨,我做好事為何還會這樣(貧病),他們不會,因為他們心寬念純,能做,做就對了! 真的很難得!」

而今年將受證的第一位祖魯族慈誠師兄扎奇雷杜(Zakhele Dumisa),更發願要帶動祖魯男眾,改變祖魯男眾不需做事、高高在上的傳統觀念,他親力親為、放下身段參與慈濟活動。「他看到畫面上師父的一句話,你 要去愛所有的人,他一念心就很堅定、很投入,不怕人說他笑他……看這一位男士真的不簡單,他發心立願受證以後回南非度男眾出來,真的不簡單,是真正的勇 士」。

上人感恩與感動南非志工們的耐貧、耐苦,也期許所有人,「慈悲喜捨,只要我們發大心,無量心沒有做不到的,沒有不快樂、沒有不捨的,一定都可以大捨,還可以得大法喜,還可以慈悲的無量付出,所以人生沒有做不到的,許多的感恩說不盡啊!」

入我門不貧 心是因緣之源

.由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于 201012416:19 发布.【證嚴上人124日志工早會開示】

天候轉冷,大愛台新聞報導,許多國家已陷入白雪茫茫中;世間感冒者偏多,十二月四日的志工早會,證嚴上人誠請大家多用心在自己的健康上,「人生,人間最苦莫過於病痛,貧病、苦難,無醫、缺藥更是苦啊!」

瀏覽著一些老舊相片,古老的影像,回顧過去,上人愷言真的是不堪回首。「想到了那一群貧、病、殘障,或者是一家人困在簡陋的環境裡,再回想當初,實在是苦不堪。」

「世間總是在環境中的變化,隨著環境把握因緣,才有一步一步向前走,才能一件一件去完成。」上人表示因為見苦才真正體會苦,就會想發心立願。「苦難眾生成就道業,才會常常跟大家說,付出不應該有所求,更應該的就是要感恩!」

貧由病起病因貧生  苦難眾生成就道業

「克難慈濟功德會」,一群菩薩委員們背負著上人的願力,到貧病者家裡,為臥病在床著清理破爛的環境,一分無私的愛與精神,傳承至今,是為靜思法脈的相傳。上人回首:「想當年那一分的克難、簡陋,愛的熱情跟現在相比,毫無遜色。」

慈濟菩薩人間路,一步一腳印,步步踏過來,再回首一看,過去遙遠坎坷的道路,上人直言:「真的是充滿了感恩。而且,人間菩薩也都很令人感動。」然而,曾經的一個個老菩薩,而今不知何往?上人內心誠摯:「所以我們要惜緣啊!」

上人愷言,假如沒有過去的克難、簡陋,沒有那時人人真心的付出,哪有現在這一條路的平坦?「所以常常跟大家說,舊法要新知,雖然是老舊的,新的人還是要多多去體會過去。」

無常生命因愛而生  篳路藍縷共啟藏經

濟菩薩人間路,從慈善開始,因緣接觸了病苦的人,心中生起的不忍,有了三十多年前,於一九七二年開始的義診。原任職於昔日花蓮省立醫院(今改為衛生署立花 蓮醫院)的護理鄧淑卿(靜善)與林碧芑(靜良)加入了慈濟委員,親見病苦偏多的世間,一念心促成該院的外科黃醫師,內科的周醫師,婦科的溫醫師、朱醫師, 及小兒科的張醫師及其父親張老醫師等,加上一位在花蓮市開業的藥師,會合成了慈濟義診的歷史大藏經。

「很感恩德慈的俗家媽媽,有一棟房屋 的樓下提供給我們義診,那就是在一九七二年的九月十日這一天啟用了。」從那個時候開始,慈濟有了義診,繼之醫療團隊一分心的凝聚,在隔年的一九七三年,開 始下鄉義診。「有的醫師會說:『他不能來,我們去。』」下鄉義診,路途遙遠坎坷,卻更有偏遠地區的病者,連來到義診處都難,醫療團隊不捨的心,逐行居家往 診。

病苦,繼之帶來家庭的貧困,上人升起加強醫療,把病重雜症的往外送醫,承擔醫療費用。然而問題仍然重重,加上個案陸續產生,上人又真正體會,在花東地帶一旦有病,除了無語問蒼天外,誤診或是束手無策等諸多無奈,遂痛下決心建蓋醫院。

成佛之前先結善緣  大願大愛有心不難

蓋醫院,又是一番心血的歷程;幾年的辛苦,終將社會一分愛的力量聚集起來。上人再道來:「佛陀說『入我門不貧』,我們只要有心,事就不難,克服萬難,使命必達。」

蓮的醫療用地克服了,社會的愛心點滴匯聚了,慈濟委員在此時不斷地產生,人間菩薩隊伍,開始浩蕩長了起來。然而又多少家庭貧苦致孩子失學,造成了少年問 題,上人再思:「有了少年問題,就會有社會問題了。所以我們要好好地樹立人文,人文就是道德觀念,每一個行業離不開道德觀念,所以我們開始規劃大學。」

繼之大學成立後,慈濟一步一步地走出了四大志業。上人愷言:「感恩人人都有這一分的無私大愛付出,人人這一分歡喜心,醫療團隊創造了感恩、尊重與愛。不管是全球或者是台灣島內,都是醫病人文建立起來。」

起因造緣滌除習性  近賢則善生命貴人

一位過胖的周女士,不停地飲食。慈濟年輕的醫師,想出用竹筒幫病人瘦身、減重,在想吃東西時,就把買東西的錢投進竹筒,解除不好的習慣,還可以救人做好事;繼之地,周女士因孫子的影響,祖孫倆長期茹素。上人讚歎,大醫王就像佛在教化眾生一樣,溫情可愛在人間。

「這 都是因緣啊!人世間,人與人之緣很不可思議,所以常常跟大家說要結好緣,我們碰到了生命中的貴人就可得救了。」欣慰醫師是病人生命中的貴人,再回首曾經伴 隨自己走過慈濟菩薩人間路的老委員們,上人甚是懷念:「這都是人世間的輪迴,來來去去。不管怎麼樣,請大家身邊的菩薩,人與人之間要好好地拉緊,好好結好 這一分緣,感恩啊!」

慈心輔新芽 殊勝又功德

.由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于 201012218:00 发布.【證嚴上人122日志工早會開示】



「孝是天之經、地之義、民之行,天經地義的事情,而且人人都應該要實行於生活中,這才是天、地、人的真理!」

今日志工早會證嚴上人開示「孝道」的重要,上人說,「孝順的孩子,是善良的孩子也是未來的希望;所以『百善孝為先』,人人都知道懂得這一句話;可是,是不是真能實行這樣的孝與順?」

上人開示,「孝與順就是不逆道而行,要順於倫理道德。人世間孝與順這兩個字非常重要,真正懂得孝順的孩子,才是未來能承擔責任的人,所以我們要懂得如何做到孝與順,也是我們要教育的目標。」

祖孫攜手共相濡  行善行孝當即時

家住花蓮,就讀國小六年級的王承宇,從小與兩個姊姊、一個弟弟在阿嬤的撫養下長大。承宇的父母離異多年,母親曾入獄、又再嫁,阿嬤就是姊弟們的媽媽。隔代教 養幾年下來,兩個姊姊已逐漸獨立,半工半讀,而七十多歲的阿嬤也逐漸衰老,只能靠拾荒維生。為了能分擔阿媽的重擔,十二歲的承宇每天放學後,趕緊寫作業, 再幫忙阿媽做家事、照顧小學四年級的弟弟,同時也陪著阿嬤出外,撿拾資源回收物。

「有的時候,同學在路上碰到了,他也很自在,因為他不自 怨自艾。他很自愛,要怎麼回報阿嬤,就是要讓阿媽放心、有成就感。他不埋怨他的生活環境,很樂觀很陽光,這是他很可愛的地方!而且他成績很好,得到全台孝 親獎,是個人見人愛的孩子。」上人看到承宇的貼心與自愛,讚歎他的懂事。

在一次的徵文比賽中,承宇以「媽媽的手」為題寫下了這些話:「雖然沒有碰過媽媽的手,但是我碰過阿嬤的手。阿嬤的手是撿破爛的手,如果沒有阿嬤的那一雙手,我可能已經流浪街頭當乞丐了。」承宇在文章中也期許,自己要以他的小手幫阿嬤分擔,孝順阿嬤報答阿嬤的養育之恩。

視如己出護新芽  慈悲澆灌菩提萌

「我們常說『百善孝為先』,他很懂事也很有智慧。」 上人讚歎,「承宇知恩感恩,而且能善解知足,他不會和同年齡的孩子一樣貪玩或者埋怨父母……他的心寬念純絕對沒有埋怨,這麼乖巧多得人疼惜啊!他還會很感 恩,他說還有另類的媽媽,是慈濟人,師姑們會常常到他家去關懷他,暖和嗎?吃的飽嗎?他說,這是另類的媽媽。」

慈濟人於八年前開始關懷王 家,除了定期的探訪,也提供獎助學金讓孩子們可以安心就學。承宇雖然沒有母親的疼愛,但是有了阿嬤與「另類媽媽」們的關心,讓他小小的心靈充滿了愛,「他 發願,將來也要做慈濟人,要學習慈濟幫助苦難人。多麼可愛、多麼有希望,這是最美好的新芽,但願這一顆種子發芽了,還不斷長大,可以成為大樹庇蔭許許多多 苦難人,這是我們的希望!」

慈濟人結合慈善與助學所推動之「新芽計畫」已在許多國家落實,待孩子如「新芽」以助學的方式,讓孩子持續接受學校教育的資源,補足家庭教育不足的缺憾。

社會希望在良才  知恩者大悲之本

「很 多人說,隔代教育是有問題的,有嗎?看到阿嬤的辛苦、孫子的懂事,一點問題都沒有。孩子本身有善解、知足、感恩的心,父母有父母的辛苦和問題,做孩子的不 要太埋怨父母,要能善解展開心胸並自愛。」上人期許,以大愛的環境補足小愛的不足,在孩子年幼時長養他們純真、自愛的心,透過教育為未來社會培育良才。

最後,上人再次叮嚀人人,「能夠回報辛苦撫養你的人,也要懂得回饋社會,這才是自愛的人生,自愛人愛是最可愛的社會!」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